阅读:
号: 764755374/202101-00009 信息分类: 规范性文件
发文机关: 省国资委 主题分类:
成文日期: 2021-01-06 发布日期: 2021-01-15
发文字号: 皖国资监督一〔2021〕5号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有效 废止时间: 暂无
标  题:
省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强安徽省省属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政策咨询机关: 政策咨询电话:


省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强安徽省省属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皖国资监督一〔2021〕5号


各省属企业:

《关于加强安徽省省属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省国资委党委2020年第60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省国资委

                                                                                       202116

 

关于加强安徽省省属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有效推动省属企业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工作部署,根据有关法律及政策规定要求,参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资发监督规〔202060号)文件精神,结合省属企业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审计监督体系和制度的工作部署,围绕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省属企业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审计领导和管理体制机制,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促进省属企业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国有资产监管各项政策制度。深化企业改革,服务企业发展战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助力省属企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和做强做优做大。

二、强化统一管控能力,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领导和管理体制机制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领导体制。省属企业应建立健全党委、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的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内部审计机构向党委、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负责并报告工作。党委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对内部审计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内部审计工作涉及审计计划确定、审计情况报告、违规事项处理、违法问题移送等重大事项的,应当向企业党委报告。提交董事会决策的内部审计工作有关重大事项,须先经党委会研究讨论。董事会负责审议内部审计基本制度、审计计划、重要审计报告,决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其负责人,加强对内部审计重要事项的管理。董事长具体分管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第一责任人。加快建立总审计师制度,协助党委、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经理层接受并积极配合内部审计监督,落实对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

(二)切实发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管理和指导作用。加快设立、完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落实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专门工作机构的职责,审计委员会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有关会议并形成会议记录、纪要,加强对审计计划、重点任务、整改落实等重要事项的管理和指导,督促年度审计计划及任务组织实施,研究重大审计结论和整改落实工作,评价内部审计机构工作成效,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董事会或提请董事会审议。

(三)不断完善集团统一管控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确立并强化集团总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统一管控,统一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标准、调配审计资源,加快形成上审下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推动所属二级子企业及二级以下重要子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由上一级审计机构负责。所属子企业户数多、分布广或人员力量薄弱的企业,探索设立审计中心或区域审计中心,规范开展集中审计或区域集中审计。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审计计划、审计报告、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以及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送等事项,在向本级党委及董事会报告的同时,应向上一级内部审计机构报告,审计发现的重大损失、重要事件和重大风险应及时向集团总部报告。

(四)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在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各项制度规定基础上,对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国企改革重点任务、国有资产监管政策以及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内控体系建设等重要事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补短板、填空白,持续构建符合国有资产监管要求和公司治理需要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五)强化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审计工作结果签字背书责任制度,明确审计项目负责人及相关审计人员对审计结论和审计程序分别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研究制定本企业审计质量考评标准,推动审计人员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兑现、职业晋升、任职交流等挂钩,探索建立与其他业务部门差异化的内部审计考核体系,作为被审计对象的同级业务部门不参与对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绩效测评。对审计工作中存在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责问责,涉嫌违纪违法的,按程序移送纪检监察机构处理。下一级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任免和年度绩效考核结果需报上一级内部审计机构备案。

三、有效履行工作职责,全面提升内部审计监督效能

(六)积极推动内部审计监督无死角、全覆盖。坚持应审尽审、凡审必严,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国资监管工作要求、完成国企改革重点任务、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以及管理、使用和运营国有资本情况等方面全面规范开展各类审计监督,重点关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苗头性、倾向性、典型性问题。对所属子企业确保每5年至少轮审1次;对重大投资项目、重大风险领域和重要子企业要有计划地列入年度审计计划,实施重点审计,根据需要,加大审计频次。企业可以根据审计工作需要,规范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开展相关工作,强化审计过程质量控制,并对采用的审计结果负责。

(七)加快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按照国有资产监管信息化建设要求,落实经费和技术保障措施,构建与三重一大决策、投资、财务、资金、运营、内控等业务信息系统相融合的业审一体信息化平台。及时准确提供审计所需电子数据,并根据审计人员层级赋予相应的数据查询权限。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企业要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式,探索建立审计实时监督平台,对重要子企业实施联网审计,提高审计监督时效性和审计质量。

(八)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协同配合。加强与企业监事会、纪检监察、巡察以及法律、财务、违规责任追究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注重发挥内部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将各方面集中反映的问题领域作为重点关注事项。通过联席会议、联合检查等方式,加强信息通报与交流、问题线索移送与协查等工作协同,对内部监督发现的共性问题或警示性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提高企业内部监督透明度和影响力。

(九)提升审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省属企业应落实审计专项经费预算,配备与经营实力和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内部审计队伍,同时积极开展同国内先进企业对标,在人员数量上要努力达到同行业先进企业平均水平。2022年,省属企业专职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占本企业在岗职工人数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千分之二,集团总部原则上应配备不少于3名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严格内部审计人员录用标准,选拔政治过硬、德才兼备、具备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审计队伍,鼓励审计人员参加相关执业资格考试。加大与财务、内控、运营、采购、销售、企业管理等业务部门之间的人员交流力度,拓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将内部审计岗位打造成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和选拔任用的重要平台,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内部审计工作队伍。积极推进内部审计专家(人才)库建设,统筹整合内部审计人才资源,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提供人才保证。

四、聚焦经济责任,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和责任有效落实

(十)深化和改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和改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按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和《安徽省部门和单位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围绕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坚持以对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审计为主,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对所属二级子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任期内至少审计1次,对掌握重要资金决策权、分配权、管理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等关键岗位的主要领导人员加大审计力度,对问题多、反映大的子企业及领导人员加大审计频次。完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审计评价体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审慎作出评价和结论,鼓励探索创新,激励担当作为,保护企业领导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十一)规范有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聚焦经济责任,突出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国资监管工作要求、企业改革发展目标任务等落实情况,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完善、投资经营、风险管控、内控体系建设与运行、整改落实等方面以及领导人员廉洁从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研究确定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强化审计计划刚性约束,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协调、审计程序、审计评价、审计结果运用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责任追究、整改落实、结果公告等制度,有效落实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

五、突出关键环节,强化对重点领域的监督力度

(十二)围绕提质增效稳增长开展全面监督。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国际形势变化,结合经营业绩考核指标,重点关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合并报表范围调整、期初数大额调整、收入确认、减值计提等会计核算事项,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加大对成本费用管控目标实现情况、应收账款和存货两金管控目标完成情况、资金集中管控情况、人工成本管控情况以及降杠杆减负债等工作的审计力度。

(十三)突出主责主业专项监督。围绕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等工作要求,加大对非主业、非优势业务的两非剥离和无效资产、低效资产的两资处置情况的审计力度。将打通供应链、稳住产业链等工作落实情况以及投资项目负面清单执行、长期不分红甚至亏损的参股股权清理、通过股权代持或虚假合资等方式被民营企业挂靠等情况纳入内部审计重要任务。对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政策措施和监管要求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推动各项工作要求落实到位。

(十四)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将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的决策审批、资产评估、交易定价、职工安置等环节纳入内部审计重点工作任务,及时纠正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规范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参股企业的审计,通过公司章程、参股协议等保障国有股东审计监督权限,对参股企业财务信息和经营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坚决杜绝只投不管现象。

(十五)强化大额资金管控监督。针对近年来电子支付、网络交易等新兴资金结算手段的普遍使用等资金管理新形态,重点关注关键岗位授权、不相容岗位分离等内控环节的健全完善及执行情况,深入揭示资金审批、结算、对账等各日常业务环节的薄弱点。对资金中心等资金管理机构每年至少应当审计1次,对负责资金审批和具体操作的关键岗位和重要环节应进行常态化监督。

(十六)加强对赌模式并购投资监督。将使用对赌模式开展的并购投资项目纳入内部审计重点工作任务,对对赌期内的被并购企业开展跟踪审计,对赌期结束后开展专项审计。重点关注对赌指标完成情况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作为分期支付投资款或限售股份解禁、收取对赌补偿等程序重要依据的合规性,及时揭示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十七)加大对高风险金融业务的监督力度。加大对金融业务领域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金融政策等方面审计力度,重点关注脱离主业盲目发展金融业务、脱实向虚、风险隐患较大业务清理整顿,以及投机开展金融衍生业务、一把手越权操作、超授权交易等内容。对重点金融子企业和信托、债券、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金融业务每年至少开展1次专项审计,切实防止风险交叉传导。

(十八)落实对三重一大事项的跟踪审计。对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加强对可行性研究论证、尽职调查、资产评估、风险评估等对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具有重要影响环节的监督力度,强化对决策规范性、科学性的监督,促进企业提高投资经营决策水平。

六、强化境外内部审计,有力保障境外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十九)加大境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力度。结合境外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及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研究制定境外内部审计制度规定,在与外方签订的投资协议(合同)或公司章程等法定文件中推动落实中方审计权限。切实推进境外审计全覆盖、常态化,要把境外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到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对境外企业确保每5年至少轮审1次,对重点境外经营投资项目或重要境外企业(机构),每3年至少审计1次,根据需要,加大审计频次。积极探索和完善境外审计方式方法,配备具备外语能力、熟悉国际法律的复合型审计人员,探索开展向重要境外企业(机构)和重大境外项目派驻审计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可聘请境内外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支持。

(二十)突出境外内部审计重点关注领域。聚焦境外经营投资立项、决策、签约、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围绕境外经营投资重点领域以及境外大额资金使用、大额采购等重要事项,对重大决策机制、重要管控制度和内控体系有效性进行监督,保障境外国有资产安全,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七、加强内控体系审计,促进提升企业内控体系有效性

(二十一)规范有效开展内控审计。将企业内控体系审计纳入内部审计重点工作任务,围绕企业内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制度制定和执行、授权审批控制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等开展监督,倒查企业内控体系设计和运行缺陷。突出重大风险防控审计,重点检查企业重大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重大风险事件及时报告和应急处置等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企业合规建设、合规审查、合规事件应对等情况。规范开展对投资决策、资金管理、招投标、物资采购、担保、委托贷款、高风险贸易业务、金融衍生业务、PPP业务等重点环节、重要事项以及行业监管机构发现的风险和问题的专项内控审计,切实促进提升内控体系有效性。

八、压实整改落实责任,促进审计整改与结果运用

(二十二)压实整改落实责任。省属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审计问题整改机制建设,积极推进审计结果报告和公告制度,以公开促整改。明确内部审计相关方责任,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负有监督检查责任,被审计单位对问题整改落实负有主体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整改第一责任人,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对业务领域内相关问题负有整改落实责任。加快建立完善审计整改工作制度,完善整改落实工作规范和流程,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监督检查职责,积极构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整改工作机制,促进整改落实工作有效落地。

(二十三)强化整改跟踪审计及审计结果运用。密切结合国家审计、国资监管等监督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建立和完善查出问题清单、问题整改台账管理及销号制度,由内部审计机构制定统一标准并对已整改问题进行审核认定、验收销号。要按照制度未完善的不放过、资金未追回的不放过、责任未落实的不放过三不放过原则,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和跟踪检查,对重要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应开展现场检查或跟踪审计。对长期未完成整改、屡审屡犯的问题开展跟踪审计和整改回头看等,细化普遍共性问题举一反三整改机制,确保真抓实改、落实到位。建立审计通报制度,将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成效依法依规在企业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将内部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审计发现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按程序及时移送相关部门或纪检监察机构处理。

(二十四)注重强化长效机制。省属企业要将审计整改落实与改进管理相结合,对于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要研究和剖析其成因,从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加以改进,并进行警示教育,避免牛皮癣问题。要完善各类制度规范,健全内部控制措施,优化经营管理流程,有效发挥审计监督对加强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

九、加强出资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组织开展检查评价和责任追究

(二十五)强化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省国资委指导省属企业按照国家审计机关及国务院国资委对内部审计工作有关要求,围绕国资监管重点任务研究制订本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各项工作。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统筹谋划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力量在国资监管工作中的专业优势。完善省属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向省国资委报告制度。各省属企业每年要定期向省国资委报送年度审计计划、年度工作报告等情况,应当及时专项报告审计发现的重大资产损失、重要事件和重大风险等情况。认真做好对企业报送的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审核工作,持续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情况的汇总、分析和评价。

(二十六)探索建立出资人检查评估工作机制。省国资委将在国务院国资委内部审计工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出台后,研究出台省属企业相关评估机制,对省属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审计监督、整改落实等工作开展抽查,对审计计划执行、审计质量控制、审计结果运用等工作效能进行评估。对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制度执行不力、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不力和存在重大问题的企业印发提示函或通报,压紧压实内部审计监督责任。

(二十七)加大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力度。省属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重大事项应列入审计计划而不列入,或发现重大问题后拖延不查、敷衍不追、隐匿不报等失职渎职行为,要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及企业相应领导人员的分管或协管责任,对重大问题应当发现而未发现、查办不力或审计程序不到位的,要逐级落实责任,坚决追责问责。

各市国资委(办)可以参照本意见,制定本地区所出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监督管理相关工作规范。


 

 

安徽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